服务热线
029-87207735
15319469999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至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须禁烟火,只能吃冷熟食。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人们连续三天仅吃冷食很不舒服,而饮酒可以驱寒暖胃。据晋代陆翙《邺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
清明,是家族血亲相聚的重要节日,亲人近戚都在期间回家相聚,这是尊敬祖先,提升宗族凝聚力最为直接的反映。秦汉时期,祭扫坟墓的风气最盛,据《汉书》记载,西汉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祭祀仪式后,家人团聚,饮酒进食。此时,须备下食物与酒,作为供祭,清明期间,无论家境贫富,扫墓备酒醪,或祭奠或自酌,都是理所当然的。
清明节期间大多气氛消沉悲穆,容易引人胸中郁结,故而人们常常借酒消愁。酒可祭奉先祖亦能解开胸中块垒,此时的酒,是悼念的酒、祭奠的酒、思念的酒。中华民族以孝为先、至情闻名,如此时节忆起亡故的亲人怎会不心怀感伤、黯然落泪?胸中有郁结,唯有寄情于酒,希望酒醉后暂且忘了伤痛,故而古人常常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